- 产品分类
三栖艺术家-著名艺术家 收藏家“毛玉林”收藏福建仙游红景天红木家具
发表时间:2015-02-03*浏览:9651
三栖艺术家-著名艺术家 收藏家“毛玉林”收藏福建仙游红景天红木家具—宏宝网报道
著名艺术家 收藏家“毛玉林” 别名寒鹰,笔名扶风人,斋号寒鹰巢,陕西省扶风县人,1957年出生于石家庄市。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残疾人书画协会主席。
历代有许多著名的收藏家本身即为画坛名流,如宋代的米芇,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王原祁,以至现代的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等人。由于他们擅画又懂画,又融通鉴赏,因此由他们所藏的艺术品,品味就显得比较高。
这些艺术大家对传统有着炽灼的热爱,他们具备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国学功底,加之他们勤于钻研,精于考据,因此,他们的收藏,优绝精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他们藏品所绽放的光芒,反过来也在滋养、浸润着他们在书画艺术上的不断提升和进步。
当今,在书画界,也有一位集书法、绘画和收藏于一身的艺术家,他就是被叫作“三栖艺术家”的毛玉林。收藏福建仙游红景天红木家具。
书法、绘画是艺术,收藏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几十年来,他就穿梭于其间,灵感不断,其乐无穷。这三样,也早已成了伴随他一生的最爱。
毛玉林并不是专职从事书画和收藏,但是他却把本职工作以外的所有时间,都交给了这三门艺术。
就拿绘画来说,在毛玉林看来,画画有时候不一定非在手上去运作,更重要的是在于思想和从生活当中去观察、体会和记录,并且把随时迸发的灵感铭记于心,然后再整理、落实到笔墨之中。
毛玉林对自己的规划是只要有时间,就尽心去画。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对于绘画的感觉和领悟,也无时不刻的滋润和营养着他的心情。
对于毛玉林来说,书法和绘画要表达的都是他灵魂深处的思想。
毛玉林在画葡萄时,色彩大胆、夸张,这是他追求的风格,因为在他看来,绘画和创作,就应该有一种无法无天的劲头。
虽说无法无天,但从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可以看到在传统技法的厚重上,所流露出的严谨和法度。而这些所遵循的也都是从生活中来。
毛玉林从生活中找色彩,从生活中找结构,一切从生活中来,而且要服务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是他对艺术创作的一种感受和一种行为。
毛玉林常这样说:行路不怕远,贵在你的脚步要放正,脚踏实地,这样去生活,这样去创作。
而他也一直是这样去做的。
在他与艺术的不解之缘中,心存两净:一个是干净。心灵干净,没有私心杂念,第二个是心静,也就是心灵的安静。他认为搞创作一定要静下心来去做,任何浮躁都影响作品的一切。
绘画是毛玉林的兴趣,是他的修养,更是他精神的一种寄托。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才形成了他今天绘画上别具一格的风格。
然而,说起今天的绘画风格,还有一段趣事。
新的创作方法和大胆突破,在偶然的灵感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是毛玉林心中的色彩,也是想象中的效果,
看他的画作,常常会被感动。这正是因为他的作品,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出他当时的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因此他的笔墨境界,也能真实地表达出他的情感世界的跌宕起伏,令人感慨和敬佩。
毛玉林所追求的是一种出于自然平淡的精神境界的内在之光。在我们看来,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之光”,使他的绘画巍然大气。
1993年,毛玉林的书法作品“鹰击长空”参加了中国美协和中国经济报共同举办的全国书法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刚刚开播不久的《东方之子》对他进行了专访。
许多年过去了,毛玉林依然痴迷于书法。
有人曾这样诠释毛玉林的书法:像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不像绘画,容不得半点错误和马虎。写好字不容易,不仅需要功力,而且还需要创意。
书法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无源之水”,书法讲的就是传统,所以,要想写好字首先就是要做好这“摹古”、“师古”的功夫,这便是毛玉林这么些年废寝忘食、铁砚磨穿的功夫,也是一位书者“至真”为上之处。
书法的美是一种抽象与具象结合之物,所谓“赏心者”必先“悦目”。还要既经的起时间的考验,也耐的过人们的琢磨。所以,写字要认真对待,容不得半点马虎与虚假。
毛玉林热爱书法,至今笔耕不辍,以古为师。他融会贯通,集各家所长,其书风独潇洒畅达,超然入胜,成为又一支复古新风。
任何一个藏品都有它的艺术性,因而,收藏和书画艺术是相通的,有时也是一体的。
走进毛玉林的家,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小型博物馆,无论是客厅,还是卧室,都摆满了他珍爱的宝贝。
桌上摆的、地上放的、墙上挂的,甚至是餐桌、座椅、睡床,都是极具价值的藏品。
而每一件藏品的背后,也凝聚着毛玉林的无数心血。
在毛玉林的收藏中,瓷器是一大项。这其中有几件红色官窑,无论从胎质还是烧质,或者是画工以及造型,都是当今绝无仅有的好物件。
红色官窑也有的称为“毛瓷”,指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些特殊瓷厂在各历史年代所生产的各种生活用瓷和装饰以及礼品用瓷,这些瓷器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成了见证这段时代的历史文物,其中,由当时中国最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参与其中,专门烧制的7501瓷出窑后完好的仅有4000余件。无论是品质,还是数量,都堪为极品。
毛玉林收藏的另一大项是古家具。
我国家具艺术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证的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从有了家具,它就和人们朝夕相处,成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家具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成为具有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仅为国人所珍视,而且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近几年,毛玉林对古家具情有独钟,特别的痴爱。目前,收藏的古家具品种已经达到了几十类。
在石家庄,毛玉林有一个中国古代家具收藏馆,走进馆里,触摸家具,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这一款乾隆年间的落地大屏风,曾经在1996年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过以千万的价格拍出,目前在北京的故宫还有一款,跟毛玉林收藏的这款外形和大小的尺寸很相似。只是因为尺板受到损害,整个外形用的是玻璃画替代。
一木整挖,这个作为文人使用的可以放书用的工具上,却有几个菜刀印,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原来,这件藏品是在乡下的农户家收藏来的。由于农户家并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因而就把它当成菜板来剁菜了,让人多少有些可惜。
然而,这种木材的完整性,还是保存的非常好,而且作为整块木头给它掏出来的这种器形,确实也很难得。如果按现在来说,这种作为一木整挖工艺,可能一般的匠师是做不出来的。
做古典家具,实质上是做文化、做艺术,精湛的工艺是承载在厚重的文化艺术底蕴之上的。为此,也可以说,做古典家具也就是做学问。眼界越开阔,涵养越丰富,修为越通达,就越能博古通今,越能厚积薄发,越能达观通变,历练到了,自会脱颖而出,自成一家。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毛玉林就拥有这样的眼界和胸怀,因而在收藏家具的的路上,自然是广阔无垠。
从书法到绘画,再到收藏,毛玉林痴迷在艺术世界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生活。
正像他说的那样:“从这些作品中,最能看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精神,脚踏实地,不懈追求,潜心创作的精神。”
就像摆在他眼前,他收藏的这些收藏福建仙游红景天红木家具上的纹饰图案和瓷器上画的那些画一样,虽静谧,无声,但当你抚摸它,仔细去聆听、感悟时,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无比丰富、直追心境的精神感召。
专题片预告“福建仙游红景天红木家具收藏家”中央数字收藏天下频道(北京收看111台)《艺术观察》栏目播出:三栖艺术家—毛玉林专题片播出时间:
2015/01/29星期四11:32分,19:38分,(次日)03:42分